12 月 1 日消息,據中國氣象局網站,經過 6 個月的業務試運行和今年汛期臺風、暴雨、強對流天氣的“實戰”考驗,風云三號 E 星、風云四號 B 星及其地面應用系統今日(12 月 1 日)正式業務運行。
中國氣象局表示,這是繼 2018 年 5 月 1 日我國第二代地球靜止軌道定量遙感氣象衛星試驗星風云四號 A 星業務運行后,風云氣象衛星業務運行大家族的再一次壯大,在我國氣象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。
風云三號 E 星于 2021 年 7 月 5 日成功發射,是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業務衛星。風云四號 B 星于 2021 年 6 月 3 日成功發射,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首發業務星,主要應用于天氣分析和預報、環境和災害監測等領域。
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,試運行期間,風云三號 E 星通過數據分發向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每日推送約 650GB 數據,持續為國內外用戶提供數據服務;風云四號 B 星通過“天擎”提供包含 90 種產品的共享服務,并通過網站對外發布 37 種產品。
據介紹,業務運行后,風云三號 E 星將與風云三號 C 星和 D 星實現三星組網,每 6 小時為數值預報模式提供一次完整覆蓋全球的觀測資料,提高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的精度和時效性。風云四號 B 星將與風云四號 A 星實現雙星組網,進一步滿足我國及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氣象監測預報、應急減災的需求。
截至目前,我國已成功發射兩代 4 型 19 顆風云氣象衛星,其中 7 顆業務在軌運行,正持續為全球 124 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數據產品和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