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Apollo已成為通過智駕數據脫敏產品測試驗證的一級汽車供應商。
近日,百度Apollo對外披露,旗下一款智駕視頻與圖像匿名化處理系統(即“智駕數據脫敏產品”),已在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通過了《汽車傳輸視頻及圖像脫敏技術要求與方法》的測試,成為國內首家完成該測試的智駕供應商。
圖源:Apollo官方
針對于數據脫敏場景中的敏感區域特征分布,百度Apollo提出一種語境輔助特征匹配相似性方法,該方法通過分離特征區域和回歸區域,能夠有效借助人體特征和車輛特征,更準確的定位人臉區域和車牌區域。目前,該方案已申請專利。
Apollo系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平臺。財經網汽車整理發現,2013年,百度開始布局自動駕駛,后于2017年推出Apollo。目前,該平臺已在自動駕駛、智能汽車、智能交通三大領域擁有較高水平的解決方案。
2013年,百度無人車項目啟動,兩年后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;2016年,Apollo獲得美國加州政府頒發的全球第15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;在次年4月舉辦的上海車展上,百度宣布Apollo計劃,Apollo由此正式誕生;2018年3月,其獲得北京市首批自動駕駛測試牌照,至同年十月,Apollo已與一汽、長城、福特、戴姆勒、長安、現代、奇瑞等多家車企達成戰略合作。
2019年,北京首批T4級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發布,Apollo獨攬5張;同年,其與紅旗攜手打造的國內首條L4乘用車量產正式下線。至2020年8月時,百度共享無人車已在長沙、重慶、北京等地開始運營。此外,Apollo新一代量產共享無人車Apollo Moon、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“蘿卜快跑”也于去年先后發布。
據統計,截至2022年7月,Apollo擁有全球生態合作伙伴超過135家,從自動駕駛領域擴展到整個智能交通體系,蘿卜快跑累計訂單量逾100萬。值得一提的是,官方計劃,至2023年底將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開放至30個城市,部署至少3000輛自動駕駛汽車,為3000萬用戶提供服務。
在今年11月29日舉辦的百度Apollo Day技術開放日活動上,百度Apollo宣布將持續擴大業務規模,2023年著力打造全球最大全無人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。
此外,百度自動駕駛技術專家公布了包含自動駕駛系統感知、預測決策、規劃控制,以及數據閉環、地圖、算力在內的全鏈條技術方案,同時發布新一代Apollo自動駕駛地圖,并在業內首發文心大模型落地應用于自動駕駛的技術。財經網汽車了解到,文心大模型-圖文弱監督預訓練模型能夠有效擴充自動駕駛語義識別數據,甚至包含特殊車輛(消防車、救護車)識別、塑料袋等在內,提高了自動駕駛長尾問題的解決效率。
百度表示,公司將探索L4/L2+技術共生路線,以達到將自動駕駛技術落地高級輔助駕駛產品的目的。目前,在技術棧層面,百度已實現L4與L2+智駕產品視覺感知方案統一、技術架構統一、地圖統一、數據打通及基礎設施共享。昆侖芯科技CEO歐陽劍也透露,百度自研AI芯片昆侖芯2代已完成從無人駕駛場景端到端性能適配。
圖源:百度官方
前不久,中國知識產權雜志網站公布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發明專利企業排名,百度以3477件的申請量位居全球第一,豐田、博世、本田和現代分別以3392件、2552件、2466件和2024件的總量分列排行榜第二至第五位。
據悉,百度ACE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已被63個城市所采用,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,已累計合同金額超過千萬元人民幣訂單;9月30日,百度地圖宣布正式切換為北斗有限定位;11月21日,百度與小馬智行首批獲準在北京開啟自動駕駛前排無人測試。
今年11月22日,百度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。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25.4億元,同比增長1.94%,環比增長9.76%;歸屬百度的凈利潤(non-GAAP)為58.9億元,同比增長16%。從三季報的表現來看,百度整體業績呈現企穩回升態勢,各項財務數據同比及環比均有改善,降本增效措施成效顯著。
其中,“蘿卜快跑”第三季度提供乘車服務47.4萬次,累計訂單量超過140萬單,在北京、上海和廣州三地平均每車每天完成15次以上乘車服務,近期預計累計銷售額114億元。
百度創始人、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,預計未來其移動生態將繼續產生更多現金流,為公司在智能云及智能駕駛業務的投入提供資金基礎。